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阅读890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动乱之类的,那对不起,另外一个“兄弟”会毫不客气地吞了你,还要理直气壮地数落你“堕落老祖宗的家业”。如果两兄弟都争气,谁也不服谁,那就成了并驾而驱,眼光一齐放世界——祖宗这一亩三分地,争来争去没意思,当然主要是争不下来,不如眼光放到世界“平天下”,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,咳,虽然这兄弟有可能悄悄往你胁下插刀子,对外还是拳头一致的。

这是从华夏文明的高层面来讲,两国要追求致中和的共存共发展。

从两国自身的利益来讲,也要讲致中和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必须有竞争!

《中庸》说:“国有道,不变塞焉。”

这是讲国家有道,社会安定,人们就好不变。怎么叫“不变塞”呢?在安定的社会,安定久了,人们会变得安逸,享受,失去进取心。

故,孟子讲,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一个国家没有别的刺激了,人的享福惰性来了,这是很可怕的事。国有道而不塞,这就要求国家居安乐而思忧患。但这是很难做到的,一个人很难做到,一个国家也很难做到。

所以,人要树立一个超越的目标,或者一个竞争对手,才不会、也不敢怠惰。国家也是如此,必须有一个强劲的对手,随时虎视着你,你不前进,就有可能被对方吃了。国家的君主和大臣还敢怠惰吗?还敢不前进吗?还敢不有为吗?

名可秀在东海之战后,写了一篇《论华夏文明之传承》,让铁卫送给谯定——谯定最终靠近枫阁并在其后加入大公党,其根源就在于他与名可秀在治世思想上是“大道同”,故要与子同行,“与之相谋”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lengmenxs.cc

(>人<;)